编者按
8月23-25日,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尊龙凯时与再生资源研究院承办,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年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会议围绕“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思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碳排放双控转型新机制”“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内涵”“构建大生态经济学体系”“绿色生产力”等12个专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期编发西安财经大学校长赵敏娟教授的《农业生态产品富民的作用机理、实施困境与政策选择》。
农业生态产品富民的作用机理、实施困境与政策选择
赵敏娟
西安财经大学校长,教授
中国面向未来的多目标发展愿景强调和要求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物质基础。因此,需要将农业生态富民嵌入国家发展多目标体系中加以分析。“两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多重战略目标的叠加实践宗旨和指导。“两山”理念实践中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明确“绿水青山”的价值;二是“绿水青山”价值实现机制。
关于农业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价值,需要明确生态系统提供的功能及提供产品和服务。农业生态系统首先具有供给功能,可以提供粮食、蔬菜瓜果、燃料等产品;其次具有调节功能,可以提供碳封存、固碳、净化水质、气候调节等服务;再者具有文化功能,可以为生态旅游、农田景观、文化遗产等服务;最后是支持功能,为土壤形成、养分循环、水分循环及初级生产等提供服务。生态系统的这些功能及产品服务,尤其是后三种功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纯粹的市场作用力下往往被低估或者忽略,也就是非市场价值。生态富民过程中,需要纳入农业生态系统的全价值(市场价值与非市场价值之和)。包括这些功能及产品服务的全价值评估,重点是非市场价值评估。非市场价值评估建立在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以其特有的构成、结构和功能,直接的或者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形成产品和服务为人类提供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公众效用和人类福祉;同时人类社会系统的活动会对生态系统结构等产生影响。因此,福祉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价值的基础。目前,以随机效用理论为理论基础的选择实验法对生态系统非市场价值的评估很具有应用前景。
在评估价值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生态产品与服务,其价值实现有不同的主要路径。按照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属性,可划分为公共性农业生态产品、经营性农业生态产品、权益性农业生态产品,相应地,有三种主要实现路径,包括: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市场主导政府支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目前,这三种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实现的实践中,均不同程度面临的困难。例如,公共性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缺乏完备的立法和奖惩制度,非市场价值核算费时费钱且准确性和认可度不高,高标准和一刀切的政策标准导致执行成本高等。经营性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实现中,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空间上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影响了资源产权界定,同质化产品竞争性和人才不足,市场信息不够充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缺乏真实及时认证监管等保障体系等。权益性农业生态产品与服务价值实践中,生态产权主体没有自由交易的市场性权利,没有成型的产权交易市�。狈└杀竞怂慊�,农业碳排放权、排污权、取水权、用能权等四大生态产权分配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统计和实时市场信息与价值核算监测数据不完整不系统,区域、企业生态产权分配与交易机制不健全等。
生态富民的推进中,建议政策制定按照分阶段、分区域、分主体推进,注重政府指导下政府、市�。ㄋ饺�、企业或公众)、集体(社区)等多中心公共参与。分阶段是指政策制定需要区分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分区域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态、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和发展水平,制定适合当地的策略。分主体包括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其生产和服务双重功能,服务小农户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服务小农户,激励大农户等。政府指导下的多中心参与模式充分利用多主体行为的非正式影响因素,能够帮助整合政府、市场、集体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农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vC0bjdQoFTqFTYpF96vEw